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如果在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地理教学实际中在相当程度上存在“重文轻图”现象,如何更好地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要培养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要在教学中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的问题。如在讲地图时先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图,在学生积极发言的基础上适事提出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三个基本要素,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促使学生把地图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地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巧于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就能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兴趣十足。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地图的图例,地图图例是千变万化的地理事物的图形符号,它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概况。学生只有掌握了图例符号,才能识别各种地理事物。图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界限符号(洲界、国界、未定国界、地区界、省界等);自然地理要素符号(如河流、湖泊、山峰等);人文地理要素符号(如公路、铁路、航线、水库等);矿产符号;专题地图符号(如工业图、农业图、旅游图等图上的符号);常见天气符号等。因此,要教会学生养成读图先读图例的习惯。其次,读图要注意图名,根据图名确定地图类型;根据类型对地理图像进行全面分析,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
读图意识是画图、用图的原动力和兴奋剂。在教学中可以经常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上的各类图表,让学生形成“左图右书”的地理学习习惯,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用图习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地图,如让学生从家乡出发,设计旅游路线,使学生感到地图“有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进行地图知识竞赛,如找地名比赛、画图比赛等,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灵魂。这样,学生看到地理课本或其它书籍时,第一应该想到读图。
四、指导学生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方法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以文释图”和“以图释文”,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文字相比,地图具有突出的表现性,它能将地理事物形成直观的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图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充分发挥地图和课本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是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无疑有很大帮助。
五、 指导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形象思维
我的做法是,首先要指导学生加强对地图的记忆,主要有:
1.多看地图。俗话说“读图百遍,其意自见”;反复看图能够“熟能生巧”;
2.填图。要求学生把地理知识在地图上表现出来,使图根植于学生脑海中;
3.图文结合。要求“左图右书”图文对照将文字内容一一落实到地图上;
4.绘图。绘图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有些图可以用简单图形来绘制,如我国山西省似平行四边形、吉林省像三角形、黑龙江像鸭子等,这样能使记忆更加长久。通过训练,学生脑海中已经形成了各种清晰的地图图像,这样学生既做到了地理知识储备,又锻炼了形象思维能力。
六、努力提高自身地图教学能力
地图教学能力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是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首先要训练自己的板图能力。如用几个三角形和一个多边形就迅速勾画出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在粉笔画出的祖国轮廓图上用不同颜色描出三级阶梯,或标出东西、南北走向的山脉。这样给学生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我想,学生不仅得到的是地理知识的巩固,还有美的享受以及对教师的信服和敬羡。
其次要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用多媒体课件揭示等高线,既形象生动又容易理解。再次要紧跟时代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进入课堂、进入生活。在这方面教师应该也理应成为“先知”“先导”,否则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
总之,在地图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转变“重文轻图”的传统观念,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建立地图思维,将地图教学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始终,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达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转变地理课程“学科本位”、“知识中心”教育观念的课程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