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纬网教学中用讲画同步法的尝试
“经纬网”的知识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这一内容当中。《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这一知识要求达到的标准是: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属于“理解、运用”类型的知识,是初中地理学习的一大难点。关于经纬网这一知识点,一直以来是老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的内容。很多学生很认真地学了,但还是学不会。从而导致失去兴趣就此放弃学习。每年在农村中学七年级上期的期中考试中,全年级都不及格的事常有发生。在县城中学及格率也不高。我仔细调查了一下,发现失分与失趣主要原因都在这一知识点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多年潜心研究与实践,我发现用以讲画同步教学法为主歌诀法为辅的教学法,在突破这一难点的教学中很有效果。现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交流。我的具体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俗语说得好“打铁先要自身硬”所以教师首先要能驾奴教材,要能把书上比较散的知识点归纳到一起。同时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首先要明白经纬网题型的解题要求。2、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本情况,从而决定教学节奏的快慢。它的要求看上去有很多种,但总结起来无外乎四个方面:
①经纬度的判读。(读经纬网上任意一点的经纬度。)
②对主要经线了解与应用。(包括东西半球的判断、各点日出的先后、)
③对主要纬线的了解与应用。(包括南北半球的判断、温度带的判断、高中低纬的判断、各点气温的比较,1月7月各点的季节、各点有无太阳直射、有无极昼极夜的判断、各点昼夜长短的比较。)
④图中一点在另一点中的方向。
根据这一知识点的要求和我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把这一知识点教学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以纬线的教学为主,第二课时的教学以经线为主。第三课时经纬网的题型训练为主。
具休教学过程:
(第1课时)关于纬线的教学。
一、温度带
1、同学们先跟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同时画上纬线,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相关内容,然后回答这根线以北是哪一半球?以南是哪一半球?分清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接着和同学们一起画南北回归线,标上度数,同时告诉他们南纬和北纬的符号,这儿可用上歌诀教学法,教学生有节奏的读北纬/N,南纬/S。可以一边读一边用手掌打节奏。因为南北回归线内有太阳直射,所以是地球上的热带。接着和同学们一起在两根回归线旁画上一个小太阳和直射线。理解两根回归线中成为热带的原因。
2、在同一图上画南北极圈。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圈中得到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得出结论,这两个极圈内是寒带。那么,在热带和寒带中不是很冷也不是很热,同学们很自然地得出结论,是温带,具体又分为南温带和北温带。
3、在图中把各温度带写上去,并画上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或线条区分开来。
4、画好后进行能力训练。
①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画的话,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说任何一个纬度数,请回答它在哪个温度带,有无太阳直射。待到同学们对图和各温度带的分界纬度较熟悉后,进行第二步的训练。
②擦掉黑板,想像在空空的黑板中还有刚才老师画的温度带图,老师说任意一点的纬度,较快地判断它所在的温度带和有无太阳直射的情况。待到这一知识点较稳固后,进行第三步的讲画教学。
③在黑板上画上几根纬线,判断它是北纬还是南纬,由于没有画上赤道,有一部分的同学会不知如何入手,这时适时的引导他们观察温度带图,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发现北纬是越向北纬度的数越大,南纬则是越向南纬度数越大这一规律。这样比让他们背规律强多了。毛主席曾说过,我们记住的东西不一定理解,但是理解了的东西就一定会记住。
二、 低中高纬的划分。
具体方法:1、同温度带的学习一样,先画上一个圆,再在上面画上南北纬30°、南北纬60°、南北纬90°。在上面标上低中高纬各名称,同时,在第一种纬度里画上自己喜欢的符号。同学们有的画上了点、有的画上了圆、有的画上了斜线,还有的女同学甚至在上面画上了小花和小星星,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2、画好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划分低中高纬的关键数字,动员他们想办法用最简单的语言记住这三个关键的数字,经过同学们的百家争鸣后,定下最优答案“低/中/高,三/六/九”打上节奏线,并一边击掌,一边诵出来。
3、观察图中低纬大部分在哪个温度带,温度的高低。再看高纬大占主要的是哪一种温度带,说出高纬的温度情况。把观察出来的情况用歌诀总结出来,要求用最少的字说清,很多同学能很自然的说出“低纬/高温,高纬/低温”这几个字,之后,给它们打上节奏,一边击掌,一边念出来。
4、能力训练:擦掉黑板,在脑中重现低中高纬图,老师说任意一个纬度数,生根据脑中的图,判断它在低中高纬的哪一种纬度。接着增加难度,要求学生脑中重现温度带图和低中高纬图,根据老师说出的纬数,说出该纬度所在的温度带,低中高纬的哪一种。
(第2课时)关于经线和地球运动的教学。
三、地球公转图教学
1、先和学生一起画地球公转图,为了记忆深刻,可以在直射点的位置画上一个圆点,一边画,一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全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极昼极夜出现的时间与位置。用歌诀来试着总结: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夏至622/白天最长,秋分923/全球平分,冬至1222/白天最短。极昼/极夜/在极圈,季节/南北/正相反。
2、擦掉黑板,合上作业本,在脑中重现地球公转图,回答老师的问题,主要是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极昼极夜出现的时间与范围。
3、再加一点难度,进行爬坡训练:下列节日哪一天白天最长?(北半球)A、劳动节 B、儿童节 C、建军节 D、教师节 可能有些同学一时不知如何入手,这时老师可提示用图来解,看哪一天离夏至日最近。即可判断哪一天的白天最长。
4、完成这一任务后,再加一点难度,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点叠加起来。进行综合能力的提高训练,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画几根纬线,从南至北分别为20°、40°、60°、80°、请同学们判断:它们分别在南北半球的哪一半、温度带的哪一种、低中高纬的哪一种、各纬度温度的比较、1月7月各点的季节、各点有无太阳直射、有无极昼极夜的判断、各纬线昼夜长短的比较。
四、经线的教学
1、老师带领同学们先画上赤道,接着在上面标上0°经线,同时说明它的另一名称,又叫本初子午线。接着在0°经线的两边画若干条经线,分别给它们标上经度,以0°经线为中心,左西右东,西经的符号W,东经的符号E。歌诀:北纬/N,南纬/S,西经/W,东经/E。
2、接着画上关键的东西半球界线20°W和160°E,用两根线把它们连起来,说明在这两个点和它们中间的经度为东半球范围,它们的外面则为西半球范围,同学们一下就弄懂了,真是千言万语,不如寥寥几笔呀!
3、能力训练,擦掉黑板,合上课本,在脑中重现赤道上东西分界线的两点(20°W和160°E)。老师说任意一经度数,同学们都能分出它在东西半球的哪一半了。
4、各经线日出先后的区分,我用的是谈话法。“同学们,你们说东边和西边哪边先看见太阳?”同学们都知道回答是东边,这就对了,在几根经线中,判断哪一根经线先看见太阳,你就看谁的位置最东就可以了。
五、在经纬网中判断两点的相对方向。
1、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画,先在基本点上描上一个点,以这个点为中心,作一十字架,在这一十字架的上下左右,分别标上北南西东。另一点在它的什么方向就一目了然了。
(第3课时)进行实战演习,具体的题型训练,老师跟同学们一起画上几个常见的经纬网题,按照上面说的要求一一来练习,遇到做错的题,就看上两节课画的图。加深印象,让图牢牢刻在脑中。同时告诉做错的学生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
一般来说,经过这三个课时的学习,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突破这一难点,同时在跟老师的讲讲画画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很多同学都反映,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有好多次,一上课就有同学对我说:“老师,我们又来画图的好不好?”现在他们觉得地理是一门好玩又有趣的功课,有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