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4-2-4 21:26:35 浏览次数:133

 

《海陆分布》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江西省南城县万坊中学  程 学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三章第一节《海陆分布》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节内容是对上节内容的补充,并为下节学习的《海陆变迁》作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个跨越后,学习成绩不容乐观。现分析如下:

  对教材的不适应是他们对地理学习的最大困扰。初中和小学的教材在教学重点上有所区别,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在短时间内很难转变。

 生源相对较差。多年来,各小学质量层次不齐,相对较大的、好的小学,比较正规,学生的素质较高些;大多偏远的小学,素质较低,基础薄弱,进入我校的学生差异非常大。所以在考试分数上存在很大差距。

  由于学生小学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所以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能力。地图掌握较差,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积累较少。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做阅读题很难理解文章内容,解答缺少条理。由于目前教材与实际生活有些差距,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七大洲的界线、轮廓和分布特征,学会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简图。
    通过对七大洲、四大洋位置的学习,初步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阅读图文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复习上节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世界地图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地图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填图、读图、析图、绘图并结合实际,学习新知识、新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勇于向未知挑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七大洲之间的界线。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和大洲间的界线 。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图"并设置的问题:
         1.请指图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的排列顺序。(设计活动:分别找男同学7名和4名女同学站成一排,任意抽取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卡片,按照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小结归纳: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课件展示:课时学习目标:
         新课探究:
         一、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问题设置:你能描述你在教室里的位置吗?(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并推论描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总结归纳:描述七大洲和四大洋位置的方法。(两种方法:利用经纬网确定七大洲位置和利用相对位置描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举例说明:利用经纬网确定七大洲位置的方法(以非洲为例说明)。(学生观察了解重要的经线与纬线穿过的大洲和大洋)
         点拨:其它大洲可以利用经纬网描述其位置,这里不一一列举,我们重点学习利用相对位置描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举例说明:利用相对位置描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学生读图观察,小组讨论。竞猜的方式描述相对位置。如:一个学生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请另一位同学猜出大洲的名称,再反过来一个学生说出大洲的名称,再请另一位同学描述其相对位置,反复练习,达到熟练)
         二、七大洲的界线
         问题设置:你知道哪些地理事物可以作为划分大洲的界线吗?
         提示:可以以山脉、河流、运河、海峡、海等划分洲界。(学生了解划分界线的地理事物。)
出示问题:请找出各大洲之间的界线?(学生分组合作查找,并选代表汇报,到大屏幕投影上指出各大洲的界线)
         总结评价并规定时间记忆(学生相互检查记忆)。教师考查学生掌握情况。
课件展示: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的图片,并作简单介绍,同时展示表格。(学生查图填表)
         所属国家沟通的海洋划分的大洲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三、七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征
引导读图:观察七大洲的轮廓和分布特征。(学生读图3.5,总结)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探索未解之谜。
指导绘图:"七大洲几何轮廓图"(学生绘图:补充完成课本图3.9)
绘图:要求"一笔绘世界"
学生小结,质疑提问
总结全课,提出问题: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讨论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为了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实现有效学习。
 

 

 

 

板书设计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卡片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互评

教学反思

 七、课堂效果及教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积极发言,对设置的教学活动也很感兴趣,教学效果很好。听了各位领导和老师的评课建议,总结出以下优点和缺点:最大的优点是思路清晰,设置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联系生活,化难为易;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记忆重点知识并及时考查,使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知识,效果较好;注重了学生的填图、读图、析图及绘图能力,体现了地理学习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等。但本课的教学设计还有待加以改善,如时间的安排上稍显紧张,有前松后紧之感,后面的内容适当删减些更好;对于利用经纬网描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应给学生时间再举例说明,效果会更好;对于苏伊士运河的历史问题补充些材料更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设计些有趣的活动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等等。总之,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应继续学习并加深研究,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课堂气氛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