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故事
发布时间:2014-3-9 16:01:52 浏览次数:18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探索,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由于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独立地完成探索任务,需要依靠教师的点拔、启发和引导。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活动呢?

1 、联系实际,产生探索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把数学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从而促进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

我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讲道:老师在装课程表时,不慎把镜框上的玻璃弄碎,成了两部分,如果照原样配一块,要不要两部分都带去?”

在生活中有的学生曾经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他们从没有仔细考虑过,这时候他们的思绪被激活了,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有的说必须带两块,有的说带第一块,有的则说第二块。教师给出两幅图,并问:这样能恢复形状吗?不行。那么换另外的呢?有的学生已能画出最佳方法了,这时我趁势引导,出示了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得出长方形的基本要素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带第二块去,实际上具备长方形的几个要素,等于带走了完整的玻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教学,即抓住了知识的本质特征,又使学生产生了探索的兴趣。

2、 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动机。

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诱惑的问题的情景。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产生的认识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动机。

4、设置悬念,提高探索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把自己学习也作为认知的对象,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全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策略,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孝。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探索、归纳、总结,去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此,教师应适时指导,采取多种形式,设计适当的坡度,架设必要的桥梁,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方向,越过障碍,形成探索学习的能力。

5、 拓展思维,教给探索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索,并不是放任自流,而要让学生有法可循,不是盲目地进行,而要有一定的探索方向,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是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