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想法
发布时间:2014-2-28 23:41:31 浏览次数:134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习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归纳、整理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和创造力。其主体是学生,而研究的客体是课本上或我们周围活生生的地理事像。研究性学习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从研究性学习的地点看,一般分为在课堂上和课外进行两大类。
课堂上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课本的知识(地理课程标准所列的教学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它体现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关键。如在区域地理进行“西北地区”教学时,第一步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行定位;第二步运用多媒体、插图展示西北地区“干旱”的地表;第三步,了解“干旱”条件下资源状况和农业特征,第四步讨论“干旱”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上步骤教给学生分析、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中去。分析、归纳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由未知到已知,本身就有研究的成分。
而课外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是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如学完“水资源”一节,让学生对我市的甘棠湖水污染进行调查研究,要求利用假期学生在网上或到图书馆收集资料,选取资料进行统计,可制成图表、表格等;运用资料分析、推理、评价、提出问题,并撰写小论文。但在课题进行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也是将来需改进之处:教师投入不够,导致学生的盲目。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初中生,首次通过这种方式学习,难度较大。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虽不是主角,应帮助他们研究确立方向,并能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还要及时帮助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整理,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完成学习活动,适时介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